项目名称:黄岩区永宁江滨水风貌区详细城市设计
项目类型: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规类
编制单位: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
编制人员:孙畅、邱峰、吴宇锋、谌维、杨瑾、李余红、崔晓、杨骐、王瑞明、胡家玮、郭钊早、周素华、鲍鹏飞、肖凡、何强
项目规模:16 km²
编制时间:2018.10~2018.11
获得奖项:“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”二等奖
项目简介
一、项目背景
永宁江,台州的母亲河,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底蕴。
本项目位于永宁江中下游核心段,规划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,研究范围25平方公里。九曲银链穿城而过,就好比巴黎的塞纳河、伦敦的泰晤士河,注定将成为城市的精华之地。
二、规划思路
(一)规划思考
本案重在协调统筹各版本规划,重识永宁江价值。
通过对现状建设、上位规划、周边资源、既定项目等综合评估,梳理出具有制约条件的构思底图;进而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:
1.空间融合的理想与现实
基地乃黄岩与椒江融合的通道,当前骨架路网基本形成,项目分散建设致无核心;空间秩序不佳。
在2017-2019新一轮经济周期下,黄岩快速环路已通,南、西边尚余大量土地待开发。得益于先天的景观优势,规划建议基地并非高大上满铺式融合椒江,而是生态秩序入位:西近老城宜“紧”、整合建设;东靠江口可“松”、生态渗透。张弛有度,以环境品质来适应新常态。
图1-土地利用
2.山江廊道的形象与特色
既有建设阻挡了通山视廊,致山城关系不通;同时两岸缝合不足。规划秉承节奏性融合的价值观,根据两山之间最近原则,梳理出几条山江通廊、抑制建设。
同时识别出多处临江向阳宝地,破原规划道路紧箍的局面,而促成直面滨水的一线江景地,提升土地价值。
3.交通体系的整体与局部
(1)外环线:既有的快速环路不仅割裂了向阳半宝的完整性,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区框架的拉开。因此规划建议远期形成“内环路-台金高速连接线-椒北快速路-北院大道”的大黄岩环路格局,原二环东路未来降低为主干路。
(2)市域S2线:规划的S2线起弧较大,车埭站位于江边多路交通交汇的局促地,高架形式干扰大且极度影响视觉景观;建议调整至北边腹地广阔之处。
(3)高铁站:鉴于台州城市首位度,现状站前人气一般,加之未来9km外铁路中心站将分流大部分人气。吸取当下国内各地高铁新城建设的教训,建议站前降商增居,以公寓、居住、物流功能为主,不再形成高大上的新区。
(二)规划布局
规划借鉴国内外优秀滨水案例,紧扣母亲河的近人尺度,以“永宁江居图”为营城核心,致力于打造台州“未来滨水生活的最佳典范地”和“极具特色的都市休闲目的地”。
图2-平面布局
规划将围绕以下四维进行营局:
如何把脉空间发展?——“山水重构、渗透有序”
如何焕发湾岛特色?——“价值激活、盈彩水岸”
如何搭建交通脉络?——“外快内慢、别致舒心”
如何平衡产城人文?——“居业融城、有机传承”
因此,规划形成“一带、三核、五脉、七片”的空间结构。
图3-功能结构
三、主要内容
引用中国传统书画“浓墨、淡墨、枯墨、润墨、墨染”等手法,描绘黄岩时尚版的《千里江山图》。“一湾入一境,江岛藏风华”:分别是商务岛(浓墨)、文教岛(淡墨)、宝塔岛(浓墨)、橘洲岛(淡墨)、站前岛(枯墨)、康居岛(墨染)、科创岛(润墨),犹如蓝晶项链嵌入永宁江玉带。
图4-永宁江居图
(一)曲幕一:山江画境
空间廊道上,规划识别“黄牛尖-马鞍山-九峰山”、“杜岐山-红山”及甬台温铁路等3条纵向绿脉,低容低密建设;结合横向永宁江,奠定“松弛基底”。
空间秩序上,顺承既有建设,形成“江北、站前、洲头”等4大地标建筑群,成就“紧致簇群”,高举建设。
此外,规划选取“永宁公园、双塔、站前”等首圈层视点,叠合外部山体视点等,梳理出空间视廊,创造不同视点下优美的天际线。配合近江、远山,整体勾勒出富有秩序的江川城廓,俨然一幅水墨画境。
(二)曲幕二:互通胜境
在大黄岩交通框架及既定路网下,规划打造一条横向的由永宁公园直抵水岸会所的“景观岛路”,串联各个主题岛,增加湾岛空间的可达性、趣味性和体验感。
根据腹地功能和人流活动强度,设置人工、自然、混合三类驳岸,植入“飞桥、枫亭、水榭、云阁、绿洲”等地景;并设置3个码头,实现“夜游永宁江”。
(三)曲幕三:体验情境
规划构建漂浮于蓝色基底之上的游步道体系,串联“一江九景”。自西向东依次是:永宁公园、万象天地、情境商街、双塔擎帆、马鞍晖日、橘洲迎宾、都市农廊、康体绿谷、水岸会所;通过人行桥实现两岸无缝衔接。
1.站西—浓淡墨
规划打破原案红心分散的局面,结合吾悦广场紧凑打造江北CBD核心“万象天地”,跨人行桥无缝接驳至对岸的“情景商街”。“情景商街”以江南风的中式院落组合序列推进,打造集购物、餐娱、影剧、游客中心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休闲场所,缝合对岸的商办簇群。整体促成鲜明并进的商办红轴。
2.站前—枯墨
通山达江,出站即游。西行抵“马鞍晖日”景点,登马鞍山观城,进而游双宝珠塔,勾起“双塔擎帆”史话。南行则达“橘洲迎宾”景点:利用截弯取直的生态敏感段种植地方特产黄岩蜜桔,沿湿地而下巧设灵动商业,增强体验及品牌印象。站前落实安置用地,以居住功能为主,辅以部分酒店、商办公寓等;另结合互通口布局物流用地。
3.站东—墨染、润墨
利用相对独立的临江宝地布局高端型低容生态社区。江北结合红山安排体育运动、郊游野趣的“康体绿谷”;江南以一条“都市农廊”直线推进至江口绿脉,隔离产业区块。并于社区几何中心布局临江的“水岸会所”,形成“北运动南休闲、北动南静”的局面。往东洲头片挖掘S2站点的高价值性,安排服务于周边工业组团的产业用房、科研公寓等,实现居业融城。
(四)曲幕四:时空文境
1.文脉史迹
梳理水系脉络,通过“毛细血管式”连通至山、江,促成文脉体系。
图5-空间形态01
2.工业园区
近中期则优二进二,采用“针灸微创法”整治出邻里绿地,缝合脉络。
3.建筑风貌
在“椒江—国际范、路桥—台州味、黄岩—江南风”的定调下,结合色彩风貌规划等,规划选取“情境商街、橘洲迎宾”等重点区块还原古色古香的江南风;其余则以现代风貌为主。
四、创新特色
(一)中华文化提炼,点睛输出
山江框架下,运用中国传统文化“墨分五色”融入各主题岛,勾勒中国古典的鸿篇大幕——“千里江山图”意境,弘扬大中华品牌。
(二)各区名片塑造,错位协同
借“远山粉黛、澄江如链”的本底基质,塑造黄岩区“一江七湾的台州味”,与椒江区“一江两岸的国际范”、路桥区“两山一湖的江南风”、集聚区“绿岛月湖的智慧湾”错位协同,共筑台州市的四张靓丽名片。
图6-空间形态02
五、实施效果
在规划引领下,江口湿地公园开始场地平整,着手景观设计及施工;站前安置地块也已陆续跟进实施。
版权所有: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 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 粤ICP备17006422号
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8007号深圳土地房产交易大厦322室 邮编:518040
电话:0755-83788760 传真:0755-23965289 E-mail:upssz@163.com
技术支持:科筑信息 www.szkz.com
学习强国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网站